區塊鏈新技術認定著作權好處大,仍有待完善
區塊鏈電子存證的優勢是去中心化,權利人在進行公證時,不用單純依賴公證處這種中心化的權威機構。這種存證方式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成本較低。因此,其興起后,在知識產權領域呈現強勁的發展態勢。
“目前,在知識產權領域,區塊鏈技術主要應用于3個方面,一是權屬證明,比如作曲家創作了一首曲子,傳統的做法是針對作品進行著作權登記,獲得著作權登記證書,而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直接將作品發布到區塊鏈上,并以此證明作者對該作品享有著作權;二是針對侵權行為進行存證,比如,如果上述作品未經授權,被他人在網站上傳播,就可以直接將侵權網站的頁面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保存,作為后續維權的證據;三是知識產權交易,比如版權作品可以直接通過區塊鏈平臺進行交易等。”張延來向本報記者介紹。
雖然區塊鏈技術在知識產權領域應用廣泛,但在張延來看來,區塊鏈電子存證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面臨諸多困難,比如技術原理解釋不清晰等。目前,很多區塊鏈電子存證產品的介紹只有幾句話,其在技術層面如何提高證據效力沒有詳細介紹,這使得用戶在維權時無法向法官詳細闡述其存證原理。此外,區塊鏈電子存證產品的用戶體驗有待提高,部分產品存在無法對存證內容進行驗證、無法自動保存侵權信息、系統日志缺失等。
“今后,若想把區塊鏈電子存證技術更好地應用于知識產權維權,產業鏈各方應從多個方面進行完善。”張延來建議,在從產品設計層面,應提升電子存證的法律效力,存證工具如果不能獲得法律認可,就失去了核心價值,因此,產品提供商應重點考慮如何提高電子存證的可靠性和公正性;在用戶體驗方面,應考慮用戶在不同的存證場景下面臨哪些痛點,并予以解決,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