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機器人直播行為的司法規制——杭州某互娛科技公司訴四川某科技公司、陳某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入選理由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推動了智能機器人廣泛的產業應用,網絡直播作為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更是發展迅速。本案作為首例智能機器人網絡直播侵權案,是人工智能、網絡直播新業態的發展給知識產權保護帶來的全新法律問題。本案判決厘清了模仿他人智能機器人直播的行為邊界,對原告研發的直播模式中的機器人形象、直播話術、直播頁面等各項元素能否得到法律保護進行了界定,妥善平衡了保護原創者合法利益與鼓勵自由競爭的關系,對于保護智能機器人直播中的優秀設計成果具有積極的參考價值。本案通過司法裁判引導智能機器人直播市場經營者以技術創新等途徑進行良性競爭,維護人工智能相關產品在革新、發展過程中的市場競爭秩序。
本案入選2022年度中國十大文娛法事例、2022年度浙江法院優秀庭審、2022年度杭州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例。
裁判要旨
智能機器人直播話術由創作者設計,經過算法訓練根據互動條件的不同權重進行觸發,如果其系直播場景中通用、常見的表達,未達到著作權法對獨創性的要求,不構成文字作品。直播界面如主要體現直播功能性作用,在顏色、內容選擇及布局編排等方面未能體現獨特的構思和審美意義,不構成美術作品。整體模仿他人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智能機器人直播設計,損害他人競爭利益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構成不正當競爭。
案例索引
一審:杭州互聯網法院(2022)浙0192民初569號
案情介紹
杭州某互娛科技公司為推廣和宣傳二白機器人,在兩個網絡平臺分別注冊賬號,并開發了機器人主持直播的智能程序。觀眾可以在直播中直接與機器人對話、打賞、互動。該智能程序使得杭州某互娛科技公司賬號增粉效果明顯,其中“我系二白”短視頻賬號粉絲超過447萬,獲贊超過5千萬,直播歷史總場次1166場。杭州某互娛科技公司由此累積了大量的交互數據和用戶資源,創設了自己的直播界面與話術系統,形成具有特色的智能機器人直播模式。四川某科技公司在其運營的短視頻賬號及教學視頻中使用了二白機器人形象,在直播過程中以及銷售的“大白機器人智能直播軟件”中使用了與杭州某互娛科技公司近似的直播界面與直播話術,并通過傭金形式激勵其下線代理商擴大該直播軟件的銷售渠道。杭州某互娛科技公司主張四川某科技公司構成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訴請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30萬元。
被告辯稱,其使用二白機器人形象只是為了介紹其智能直播語音軟件,該軟件用于指導用戶搭建智能機器人直播間,兩者的直播界面、直播話術并不相似,不構成侵權。
裁判內容
法院經審理認為,一、關于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涉案二白機器人形象展現了個性化表達及一定程度的藝術美感,符合著作權法對美術作品獨創性及藝術性的要求,構成美術作品。四川某科技公司在線傳播二白機器人形象,侵害杭州某互娛科技公司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從涉案直播話術的外在表現形式與生成過程來分析,直播話術的特定內容由創作者選擇與設計,直播中根據觸發條件的不同權重進行觸發。涉案直播話術包括打招呼、聊天互動、介紹功能、祝福用語等直播常用語句,是直播場景中基本、通用、常見的表達,未能反映創作者的個性與選擇,未達到著作權法對獨創性的要求,不構成文字作品。涉案直播界面主要體現直播功能性作用,在界面顏色、內容選擇及布局編排等方面未能體現獨特的構思和審美意義,不構成美術作品。
二、關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認定。首先,杭州某互娛科技公司運營的二白機器人網絡直播經過長期的開發優化,積累了較多的用戶群體及訪問流量,其具有新穎性的直播間設計創意可以為原告帶來商業利益與競爭優勢。其次,四川某科技公司在直播以及“大白機器人智能直播軟件”中使用了與杭州某互娛科技公司相近似的直播界面、直播話術,存在明顯的抄襲行為,該行為降低了四川某科技公司的開發投入成本,獲得杭州某互娛科技公司在長期經營基礎上持續優化設計而成的智能機器人直播方案,此種不勞而獲利用他人勞動成果攫取市場競爭優勢的行為有違商業道德。再次,四川某科技公司對外銷售該智能直播軟件,加速了與杭州某互娛科技公司類似智能機器人直播間的復制與擴散,在粉絲、流量等與網絡直播行業直接相關的商業利益上,不當攫取杭州某互娛科技公司享有的市場關注和商業機會,損害杭州某互娛科技公司的競爭利益。因此,法院認為,本案四川某科技公司在行為方式和行為結果上均已超出了模仿自由的范圍,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構成不正當競爭。綜上,法院判決被告四川某科技公司立即停止侵害涉案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為、立即停止涉案不正當競爭行為,賠償原告杭州某互娛科技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7萬元。一審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未提出上訴,判決已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