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中國音樂版權行業的進化史
5月18日,網易云音樂宣布與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索尼音樂娛樂(SME)達成版權合作, 這是網易云音樂自2020年先后和華納、環球音樂重新達成音樂版權授權合作之后的又一突破,從此結束了過去由騰訊TME一家獨攬三大唱片公司音樂版權資源的局面。
對于消費者來說,這可能不算一個大新聞,但是卓特視覺作為音樂版權素材的提供商,一直都對國內的版權動向比較關注,這個消息可以算是打破了行業格局的新聞。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國內的音樂版權進化史,帶大家看看這些年音樂行業的的版權是如何發展到今天的格局的。
01.平臺混戰,版權市場空白
故事要從十幾年前說起,在2002年-2006年期間,隨著互聯網音樂平臺的興起,傳統唱片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大家從購買CD轉向了在線聽歌,此時誕生了如百度MP3、千千靜聽、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QQ在線音樂等一批聽歌軟件及音樂平臺。由于各大音樂平臺的長期混戰,加上大家都沒有什么版權意識,盜版音樂發展猖獗,唱片行業因此受到重創。
2007年,新浪成立新浪樂庫,打算構建中國最大的數字音樂發行渠道,也是當時少有的經營正版音樂的平臺,而謝國民作為原新浪的律師,負責新浪樂庫的版權業務,因此接觸到了行業內的許多音樂資源,和許多版權方及國際四大唱片公司(環球、索尼、華納、百代)都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02.海洋音樂的崛起
2012年,謝國民離開新浪,成立了海洋音樂。在互聯網音樂盜版橫行,唱片公司經營困難,以及大家的版權意識還沒有普及背景下,海洋音樂趁機和近百家唱片公司簽下了長期的獨家代理資格,擁有近2000萬首正版曲庫,超過市場上版權總量的一半,并于2013年和2014年并購了酷我音樂和酷狗音樂,組成了“海洋音樂集團”(即CMC),一躍成為國內音樂行業的巨頭。
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布了“最嚴版權令”,要求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各家平臺都要規范版權,一同推動正版化。與此同時,220萬首在線音樂作品被下線,曾經百花齊放的音樂網站從400家銳減到16家,同時版權價格暴漲,海洋音樂手里的音樂版權自然成為各大互聯網集團爭奪的香餑餑,期間也多次傳出海洋音樂要上市的消息。
03.騰訊音樂帝國的奠定
2016年,騰訊以現金加資產注入的方式收購了海洋音樂,將旗下QQ音樂與海洋音樂進行合并成為新的音樂集團——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即TME),最終奠定了騰訊音樂的霸主地位。
2017年,騰訊與環球音樂達成戰略協議,成為環球音樂在大陸的獨家版權合作伙伴,至此,騰訊已經拿下了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環球、索尼和華納)在大陸的獨家音樂版權,其它公司如果想要購買相關的音樂版權,只能通過騰訊來進行轉授分銷,也正因為此,騰訊音樂被指涉嫌壟斷。
04.平臺版權之爭
其實早在2020年的網易財報電話會上,丁磊就表示,國際三大唱片公司(環球、索尼、華納)在中國的獨家銷售模式,使得包括網易云音樂在內等需要購買版權的公司付出了超過合理價格兩到三倍的成本,希望版權費用回歸理性。
網易云音樂2018-2020年內容采購花費97.8億元
資料來源:網易云音樂招股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內容: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鼓勵有益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